POS机费率说涨就涨,比天气变天还快!
明明前几个月还“低费率” 、“免费送”,今天一个突然通知,甚至无通知就从0.55%跳到0.69%,每刷10万多掏140元,简直是“割韭菜”!
今天咱抛开硬件成本,聊聊背后的3个真实原因,帮你避开涨价坑。
前期 “免费补贴” 挖的坑,后期靠涨价填。
POS机“免费送”相信大家都有听过吧,这其中的套路一点也不少,由于支付公司或各类平台为了抢市场,本来一台机器成本需要50-200元,开通后却敢倒贴上百元来卖给代理商,这自然就有代理商为了冲量,甚至“0押金+送福利”来吸引商户。
所以很多时候是表面上商户捡了便宜,实际上支付公司或大代早就算了笔 “回本账”:补贴窟窿回填,常见方式 “费率涨价+流量费+服务费” 等方式回血。市代为了完成总部任务,自己垫钱搞“首刷返现”,比如用户刷1万返90元,结果任务没完成,只能靠后期涨价把亏的钱赚回来等等。
不是说不能用“免费机”,而是就市场反馈情况来看这类商户容易被割!所以在办理前你得算算这机器的成本价格有没有在押金、流量费、费率上体现出来,毕竟谁都不会做亏本买卖。
而涨价权限大到支付公司小到代理商都会有相关权限,在这个市场,只要是合理范围,没有具体费率协议支撑,连投诉的证据都没有。因此一家靠谱的服务商远比你去相信单一机构强。
支与代 “利益博弈”,商成了 “夹心饼干”
支付公司→省代→市代→专员→商户,每层都要扒层皮!说好的"稳定0.6%费率"?
常见套路,隐形涨价三把刀
费率暗涨:0.6%→0.65%(每刷1万多扣5元)
秒到费出现:0元/笔变3元(每笔到账多花3元)
流量费暴涨:48元/年秒变99元。
代理反噬更致命:
小代理被压榨后,转身就割商户,私调费率。
防坑指南?
1、签约时锁定三项费用(费率+秒到费+流量费)
2、每月核对手续费总和。
“动荡期” 后遗症:交易量下滑,靠涨价续命
2020-2022年大量二清机(无牌照机构)跑路,
2023-2025(259文件落地)“一机一户”规范时代到来,正规军也不好过:
近两年来交易量暴跌倒逼涨价,为保证利润,大机构对以往存量商户下手,只要用户基数大,哪怕0.1%的波动利润都是上亿的变化。而小品牌就容易出现“割完就跑”的情况发生,客服一停,投诉无门。
总结:
经过一年多的规范洗礼,整体行业交易量趋于稳定,大致在1.4万亿的市场,而经过一系列的发展与影响,现在很多求稳的服务商,会选择从支付公司买断,同样的支付公司也不会再补贴,通常这类只有服务商良心,费率及其他费用相对来说会稳定很多。
往期也分享过许多相关话题,感兴趣的伙伴可自行查看。
对当下持卡人的几点建议:
规范用卡习惯。增加多元化消费。
定期补充自身用卡知识。
不轻信电话、短信,谨防上当受骗。